展现疾病征象 做好健康卫士
——民族医院影像学科发展历程回顾
民族医院放射科前身隶属与伊通县中医院放射科,伊通县中医院成立于1983年,最初的放射科创建于1987年,当时工作场所简陋,设备陈旧,拥有国产上海50MA x光机一台,工作人员仅严玉森1人,负责日常常规放射技术及诊断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检查任务增加,放射科逐渐进入发展时期,1988年因工作需要徐学良调入放射科工作,负责日常常规摄片及透视技术员工作。放射科是一个设备依赖型科室,它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室设备得到不断引进、更新。分别于1991年、1993年先后引进上海产200max光机,因工作量的增加,于1993年李秋波、刘术、吴昊先后入科,充实了放射科技术力量,为以后放射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间严玉森作为放射科主任完善了普通放射学检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的学术水平及诊断需要,分别于1996年、1997年先后引进王中伟,贡立苹、刘勇等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及临床专业毕业生入科,使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科室力量也在不断增强,随着医疗工作迅猛发展,设备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1997年放射科引进了县域内首台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9000型)单排全身CT扫描机,1997年末引进日本岛津800max光机,不但对我院诊断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作用,而且对我院在全县的形象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引领着伊通县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同期聘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吴春和教授来我院进行教学工作,为科室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1998年我院得到了日本株氏会社捐赠的1台移动式x线检诊车,在本县域内首次开展了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早期筛查工作,得到了百姓高度认可和评价。1999年由于工作需要,王中伟,刘勇先后调离科室。为了完善放射科人才的梯队建设,医院按照科室的发展需要于2000年以引进科技人才形式引进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毕业生王炜进入放射科工作,期间王炜在吉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放射治疗学,回院工作后极大地促进了我院放射学专业的发展,从而使科室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为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2002年、2007年、2010年先后卫校及大专医学影像毕业生贾文斌、李东、吴冰、铁琪也陆续充实了放射科队伍。自从2004年王炜担任放射科学科带头人、放射科副主任以后,使放射科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为医生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使放射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更紧密、更协调。此期2004年我院正式更名为伊通民族医院。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解放了科技人员的思想,在认知先进放射学发展状态的情况下,放射科进入了一个传统放射学与现代影像学(CT、MRI等)并进的再发展阶段。
尤其在2006年12月医院乔迁新址后,在院长刘玉忠的大力支持下,放射科先后进入了设备更新、换代高潮,购置了东芝4排全身螺旋CT机,富士公司生产的CR,东芝多功能机(DSA)。2008年引进移动式C型臂机。2009年引进东芝1.5T磁共振。2010年引进深圳迈瑞DR、芬兰普兰梅德数字化乳腺钼靶机。2011年引进东芝64层全身螺旋CT扫描机,使放射科设备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改善了x线图像质量和工作流程,终于使放射学硬件设备与医疗水平进入省内最先进行列,尤其新引进东芝64层全身螺旋CT扫描机以后,检查功能得到了不断提升,检查项目更为完善,大范围的胸腹髂动脉+下肢动脉CTA(CT Angiography,CTA)已成为常规检查、高精度的冠状动脉CTA检查供不应求,低剂量CT检查广为应用,头颈CTA的检查,不但惠及了广大病人和临床相关科室,为全院医疗提供了更大的帮助,而且在今后为放射科和全院的科研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现代医学对影像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的目标是快速、准确和无创伤。目前放射科的CT、MR检查,不但能显示大体形态的直观、立体改变,也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功能性变化以及细胞、分子水平变化,在追求高级图像质量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降低CT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冠状动脉造影CTA的普查工作、影像指导下的穿刺活检等,都标志着影像诊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使放射影像诊断技术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临床科室对放射影像诊断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目前民族医院放射科拥有的大型诊疗设备价值约3000余万元,按三级甲等医院影像科各项诊断检查及介入治疗要求,根据科室设备及工作场所划分为普通放射室、CT(Computeed Tomogrphy、CT)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室、介入治疗室(DSA)等4个主要部分。
科内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医学影像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全科在编人员共8人,聘任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1人,助理医师2人,技师2人,主管护师1人。CT、DSA、MR室工作人员均持有卫生部颁发的大型设备上岗证,科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努力为就诊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科内管理科学规范,科里医技人员分布合理。科室重视科研工作,已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科室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坚持每天读片,努力提高医学影像诊断质量和技术水平,放射科的业务量在飞速增长,逐步成为本地区综合性中医医院医学影像诊疗中心。
科室已实现影像检查报告的电子化,解决了设备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并逐步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完成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PACS)的建设问题,使医学图像信息网络化,最终实现无胶片放射科,以放射科PACS系统为基础逐步辐射至全院。
放射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专业设置齐全、诊疗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方向明确并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设备不断投入,影像学诊断将摆脱以形态学为主的阶段,以功能、代谢成像如MRI弥散/灌注成像、MR波谱分析,MR类PET技术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CT)的临床研究将成为科室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医院影像科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秉仁厚之心,拓岐黄之术,传杏林之暖,扬国粹之华”的院训精神。